首页 首页
 经验交流
 
安全管理  
经验交流  
技术标准  
法律法规  
 
 
我的几点工作体会

    李虎
   

    我谈一谈我参加财务工作以来的一些体会吧,因此我发言的题目就叫《我的几点工作体会》。
    作为从一名基层财务人员逐步成长起来的财务管理人员,随着工作的深入及自己所处位置的转换,我对财务工作也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财务工作是从点滴细微处做起的。财务工作不像业务工作往往有比较明显的业绩体现。由于我们工作性质所致,财务工作往往比较琐碎、重复,不容易见成绩,出了成绩也没有业务部门那么明显。而恰恰相反,忙而不乱、平和有序的财务工作秩序才是真正理想的财务工作状态,需要从点滴细微处做起。对此我体会最深的一件事就是,2011年度怀化中民的净利润为400余万元,而我们的净现金流入是600余万元,营业款回收比率达到了99%,圆满完成董事会制定的考核目标,为了圆满的完成考核目标,财务部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清理往来、催收货款、催缴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等,催收的电话打了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以上这些事情在旁人眼中看来就是枯燥乏味重复的,甚至还会被人称之为没有“技术含量”,但是却正是这样没有技术含量的琐碎工作促成了我们工作目标的达成。因此对于财务工作是从细微点滴处做起的,使我们有了真实深刻的体会。
    二、财务管理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做好自身定位。
    在企业经营过程当中,财务管理者自身的定位是工作成败的关键。说白了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财务管理定位方面,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一种就是过分强调财务监督的职能,在与业务部门关系处理上往往以一种强势的姿态出现,这样的财务管理者总是超越自身财务职能,越俎代庖的插手到本该别的部门处理的业务操作环节去。通俗的讲就是“多事儿”的财务人。这样的财务人在企业往往对立面较多,工作开展非常困难。另外一种极端就是老好人式的财务人,这样的财务人员通常原则性不强,一定程度上甚至丧失了监督职能,采取的是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处事风格,这样的定位对企业的危害性更大一些。我认为一个好的财务管理者在企业中比较理想的定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不缺位,不越位”。(易中天语-《中国智慧》)。
    对于“不缺位,不越位”这种层次的财务定位我没有能力从理论角度来展开对它的理解,只能从我曾经经历的一件事情的看法,来说明我对它的理解。我曾经工作过的一家LPG企业,某年要进行4年一次的储罐检修,业务部门报来了有关物资采购的清单及预算,而一位强势的财务管理者对其中需要采购高强度螺栓的做法很有意见,大笔一挥就把采购高强度螺栓改为普通螺栓,理由是高强度螺栓太贵,改用普通螺栓节约投入。当然最终结果肯定是仍然需要采购高强度螺栓,其中过程不再叙述。对于这件事情,我的理解是财务管理人员在没有了解业务部门需要高强度螺栓原因的情况下更改别人的采购清单就是“越位”,因为你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你不了解使用了普通螺栓后会造成的后果,在此情况下你就是插手了别人的业务操作过程,纯属多事儿。而履行本职,“不缺位”的做法就是,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要求全程监督参与询价、价格谈判、确定供应商、物资的入库、发出使用等全过程,而不是指手画脚的干涉别人的工作。这就是我对“不缺位,不越位”的理解,也是我对财务管理定位的理解。
    三、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淡化财务的“专业化”
    很多财务人员往往是以专业面孔示人,并且很多人也很在乎这一点,生怕别人说他不够专业,或者说是理论水平不高。在这方面往往表现在,与其他业务部门沟通交流时,财务人员口中一连串的财务专业名词、专业化的财务比率指标往往使人听的云山雾罩,似懂非懂,也起不到沟通的效果。一篇企业经营分析报告,专业化的水平堪称一篇财务论文,看得报告的使用者们永远找不到企业的问题所在。当然专业知识是进行财务管理的基础,但是能否跳出专业,全面了解企业状况,从这些状况中产生管理办法才是问题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简化的思维去考虑财务问题,比如引导其他部门的人员用简化的财务思维去考虑费用比简单的去说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生产成本的概念也更容易被接受,效果也好。
四、不能仅仅说这样不行,而要说怎样做才行
    由于企业人员大都来自不同的地方,背景不同,文化层次的差异、而造成了对某种事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对同一规章制度的了解领会也会不同,因此在处理很多问题时,往往需要财务有更多的办法或者说是沟通手段,提出好的建议、好的方法怎样处理才行,不能简单的说行或者是不行。因此财务权威的树立,不是体现在职位或者任命上,而是体现在遇到问题时你怎样为企业、为员工提出解决的方案和办法来。因此可以这样说,财务不是封堵,而是疏导和控制,将企业运营引导到正确的轨道才是真正的目的。正因为此也才能真正实现了财务管理最高层次的职能经营职能,同时也体现了个人职业能力的超越。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结束了。

 

                                 (作者系重庆昆仑中民的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
      
 

 
 
北京中民燃气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204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30102010952号]                  首页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